小賣家如何從網路賺到零用錢?

Justin Chang
5 min readApr 10, 2018

--

娘娘小編博一下版面(不是偶哦)

最近有一個朋友想找商品來賣,叫老張幫忙架一個網站,就開幹??

這位朋友沒有網路行銷的經驗,但她以前有跟團,跟著直播下單,用蝦皮買CP值很高的商品,由於她最近閑閑在家,就想找老張來一起合作。當然最後沒有談成,原因和緣起也在這裡分享給大家吧~

沒有成本觀念,最好學一點簡單的利潤計算方法。

1.賣什麼? 怎麼賣? 賣給誰?

一開始,老張就問這3個問題,朋友說,她有貨源,可以拿到貨。
此時我心裡已經一直在阻止眼睛自動翻白眼。
再來,我問怎麼賣呢? 她說,就架一個網站啊,就可以了。
好,我忍著耐性問,賣誰呢? 她說,她可以一個一個朋友去叫他們分享,這樣不就好了。
於是,她叫我快點把網站架起來,她商品就可以開幹了!!!
嗯,我決定回家好好喝一杯,打她槍也是功德一件。

我還是又問了她,假如妳確定可以拿到商品,那麼進貨價格多少? 海關的稅則呢? 付款條件呢? 到了台灣,妳要用個人名義,還是要找經銷商?

當然她的回答全都是不知道,反正先做再說。
我就說,如果連成本都不知道,那怎麼去評估能不能賺錢咧???
被反噹,你那麼會賣,反正東西進來你全部賣光就OK啦~
哇!!! 我好想直接抓她去掄牆哦,哈(原諒偶)

小姐,錢多可以直接給我,不要丟到河裡去啦!

2.如何知道商品能不能賺錢呢?

朋友,當你們找到一個很棒的商品時,歡迎來和老張分享,大家一起來研究怎麼好好賺一筆。
不過,一些基本功課還是要做的,千萬不要發生賣得愈好、賠得愈兇這種人間慘事啊!

直接進入正題,評估一個商品,暫時不討論市場大小,只計算獲利可能性就好,要至少有以下的數據:
1.進貨價:很多人以為這個就是商品的成本了,大錯特錯,請往下看。
2.稅金:包含有進口關稅/營業稅/發票稅,就算本土的,也是要去評估稅金,尤其還有年所稅,現在還有更可怕的FB代繳廣告費的稅金,20%哦!!
3.運費:空運一公斤多少錢,海運併櫃多少錢,台灣運輸/寄倉租金/,還有未來出貨的物流費用都是。
4.重置包裝:商品到手後,要不要再重新包裝,換說明書/標貼/熱量表,出貨時的包裝箱,打包用的材料等,也要一起計算。
5.行銷通路:自架官網/電商上架/實體通路上架/通路抽成,Facebook廣告還有Google廣告,這些也要算進來。

不搞清楚成本結構,你比做白工還慘!

我們舉一個例子吧~
一個手機固定座,市場行情$500
(1)進貨價:100個$10,000,也就是1個成本$100(很多人都這樣誤解)
(2)進口運費:一般都是稱重,就是1公斤要多少錢,這裡全部假設$1,000
(3)進口關稅:出口國要課1次,進來台灣也要課,有的小單可以找人幫忙做一條龍的,假設再加$1,000
(4)包裝:不在乎說明書有沒有繁體中文,也不在乎外包裝,硬幹,這時只要買出貨用的小紙箱,假設1個$10
(5)物流:把東西都堆在家裡,用7-11超商取貨,行情是$60/件。
(6)金流:用蝦皮拍賣,隨便幫你抓個1%手續費,賣$500,抽$5
來小計一下吧
(1)$100
(2)1,000/100=$10
(3)1,000/100=$10
(4)$10
(5)$60
(6)$5
合計是$195,可以賣$500,毛利有$305
但請回頭看第(1),原本很多人以為進價$100就是成本,其實錯了,全部加總才是初期的成本。
如果今天你要下廣告時,那要再另外併進來算,以最近我看到一個神人,平均一單訂單取得成本是$80,那再加上去
這個商品的成本是$275(還不算公司戶的稅哦)

看到這裡,知道老張在固執什麼了嗎??

成本抓錯,保證你會心很痛!

3.到底有沒有搞頭? 怎麼去評估呢?

請再把成本/售價用百分比去拆開來比較
(a)售價$500
(b)進貨總成本是$195,佔了39%,也就是4成
( c)廣告費用$80(神人),佔了16%
所以毛利是$225,有45%
感覺好像有利可圖。但這也只是初期

為什麼呢? 因為還有很多固定成本還沒去攤,當然今天老張是用個人拍賣的角度來預估啦。
原則上這個利潤是還可以的,因為有神人在操作,如果換成近半年市場上廣告在代操商品的廣告費支出,平均1張訂單的廣告成本是$200-400
那......利潤幾乎都吃光了........所以就GG

所以初期就沒辦法打廣告去催訂單了,先從自己的人脈通路去下手吧,存到了足夠的資金,再重新來打造商品的價值,才能把廣告成本一直控制好哦!

最後,反過來計算一下,這商品要賣1千元以上,不然做不大,報告完畢。

不會計算,就等著被別人算計吧!

觀迎有興趣的朋友多多訂閱老張,也一起來討論吧~

--

--

Justin Chang
Justin Chang

Written by Justin Chang

淡水老張,因為住淡水就這樣子取名了。電商的小小從業人員,對於銷售還是有著熱情,也一直堅持要蛻變成一個稱頭的賣家,哈!

No responses yet